苹果“黑科技”,跟气体传感器有什么关系?
2023-08-09 14:52:54 9,971
要想在虚拟现实中再现气味是一件很困难的事,但科学家们可能已经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:可穿戴的气味发生器。通过这项技术,气味将和图像、声音一样数字化。
根据美国商标和专利局(USPTO)8月1日公示的专利清单显示,苹果公司近日取得了编号为US11715301 B2的技术专利。该项专利能够让Vision Pro头显实现“非可见现象的可视化”,例如能够让佩戴者看到无线电信号、声音,并且可以模拟生成各种气味。
Vision Pro是苹果公司在WWDC23上发布的混合现实设备,售价为3499美元,预计将于2024年初上市。
专利文件摘要显示,该专利技术能够令肉眼看不见的“非可视化现象”在物理环境中实现可视化,用户能够看到其所在的具体位置。“非可视化现象”则包括无线通信信号、声音、气流、气体、亚声波/超声波以及一些隐藏物体。
具体来看,Vision Pro设备能够探测到非可视化现象在物理环境中的具体位置,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化图像。当用户戴着Vision Pro看向其所在位置时,便能够看到设备生成的图像。据悉,通过这种方式,用户不仅能够掌握非可视化现象的所在位置,还能够获得其方向、强度等特征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专利陈述中提到,Vision Pro还能够为用户提供气味体验。例如,Vision Pro可以配置一个人造气味装置,该装置能够模拟释放一种或多种组合气味。
顾名思义,嗅觉数字化让气味成为可传输、可编辑、可交互的信息,以实现气味的远程传输和异地还原。也就是说,未来人们可以利用某种工具在网上传送各种气味,嗅觉数字化听起来有点魔幻,但数字嗅觉的的确确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。
数字嗅觉属于AI领域的一个系小分支。即使用AI学习识别气味,数字嗅觉主要是通过数字捕捉气味,以及通过数字产生香气。如法国数字嗅觉公司Aryballe将生物传感器、先进的光学技术和机器学习相结合,捕获气味特征,再通过软件进行显示和分析,模拟出大脑识别和区分气味的过程,气味发出后,化学传感器和光学系统来智能识别这些气味,与数据库中的气味做比对。
国内也有公司将气味分类、编码进行数字化,并已经开始在影院的气味设备中实践并盈利。气味播放器可以挂在脖子上,人们在看电影时能够同步闻到画面中场景的味道,而且为了不让气味混淆,能够将有效气味控制在25公分左右。
气味储存是一大难题。为了将气味储存,需要研发特殊的密闭结构,采用特殊的流道设计来控制气味释放,比如将DSP芯片、高分子材料、播放控制系统相结合,将气味做成胶囊,再通过APP、API等设备在各种场景中释放不同的味道。
国外的Google也早就开始使用图形神经网络来识别气味分子,用分子识别的机器学习技术,来帮助人工智能像模仿视听觉一样预测气味,也就是,气味的组成单位是小气味分子,可以用不同的小气味分子来将气味关系建模,未来AI给气味编程能够要什么味有什么味。
随着MEMS和传感技术的发展,图像和声音信号已经能够被传感器采集并转换为数字信号,近年气体传感器和气味识别技术也在不断发展,在家电、冷链保鲜等领域提供全新体验和商业价值。
目前来看,气味传感器应用范围很广,随着家电智能化,可以用于检测冰箱里食物的新鲜度,在厨艺方面也可以用于提示食物的火候是否到了可以关火的时候。在饮料制造方面可以当作一个刻度尺来提高产品质量。更精密的数字嗅觉在化妆品方面还可能配出新的配方,为传统的气味增添新的品种。
在前景方面,数字嗅觉有很大的应用空间。数字气味播放器可用于影院、游戏、新零售等场景,和气体相关的环境监测、工业排放、可燃有毒气体等应用场景也对气体数字化产品产生了大量需求。
试想,武汉的樱花开了,远在北京的你通过视频看到花海,用嗅觉工具闻到花香,是否很有意思?看电影的时候,不仅可以听到、看到,还可以嗅到电影画面里相应的气味,是不是更刺激?此外,辨别有毒气体、监测环境、检测食物等等更是刚需。
目前数字嗅觉产业趋势晴朗,已经有一些初创企业小规模推出消费级数字嗅觉产品,但产业的爆发点还未到。原因在于,气体传感器技术的不足,市场上基本是以单一气体感知的传感器或模块为主,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气体监测、传输服务需求。
市场需求旺盛,数字嗅觉产业是一个新兴的蓝海市场,而放眼海域,嗅觉数字化仍有大片静待深耕的“蓝海”。
*免责声明:本文由道合顺整理自网络。道合顺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。文章、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