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CU不卷了!再卷都倒闭了~
2023-10-16 17:31:41 7,439
MCU市场有多卷?“计划两年不盈利,也要确保销售业绩和市场份额。”这是早前国内某上市MCU企业喊出的口号。不过MCU市场近期已经卷不太动了,开始筑底回稳了。
过去几年,MCU厂商的经历就像坐了过山车。2020年芯片产能受限,导致全球芯片短缺,MCU也因此出现涨价现象。本土MCU国产替代进程也大步跨进了许多。
但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,面板、手机、笔电等需求疲软,导致各类芯片现货价格开始下跌,MCU价格开始出现下滑。2022年,MCU市场分化严重,通用的消费类芯片接近常态价。2022年6月,市面上MCU价格开始雪崩。
芯片市场价格竞争日趋激烈,MCU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。国内厂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,甚至不惜亏本倾销,导致市场价格急剧下降。杀价已经成为普遍现象,让利成为厂商卷出新低的方式。
经过长时间的杀价清库存,MCU市场已经开始有筑底回稳的迹象,供应链消息则称,MCU厂不再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,甚至还小幅调涨价格,回到较合理的区间。
据台媒经济日报报道,半导体库存调整出现好兆头,最早承受跌价压力的微控制器(MCU)市场,领头砍价的陆企近期陆续停止杀价清库存策略,部分品项甚至开始涨价。MCU应用广泛,涵盖消费性电子、汽车、工控等关键领域,如今报价回升,先跌(价)的先止跌,透露终端需求回温,半导体市况回春之路不远。
全球MCU指标厂包括瑞萨、恩智浦、微芯等,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有重要地位;台厂则以盛群、新唐、义隆、松翰等为代表。随着大陆企杀价流血竞争态势舒缓,相关厂商也将受惠。
业界人士指出,MCU用途非常广,其动态是市场用来判断半导体景气的风向标,微芯发布财报与展望,更被比喻为「矿坑里的金丝雀」,凸显MCU与市况发展关系非常紧密,如今报价出现止跌反弹讯号,是半导体库存调整多季后的好兆头。
为解决庞大库存压力,MCU业去年第4季到今年上半年面临史上最惨淡的黑暗期,大陆MCU厂商不惜成本砍价清库存,甚至知名整合元件厂(IDM)也加入杀价战场。所幸近期市场杀价清库存逐步告一段落。
不具名的台湾MCU厂透露,随着陆企杀价态度缓和,两岸产品报价价差已逐步缩小,并且开始有小量急单进来,有利于更快速去化库存,曙光应该不远了。
MCU作为一个细分赛道,各种国产MCU公司有100多家,各细分市场面临很大的去库存压力,各细分赛道也是一堆的MCU公司在竞争,为了更快速去化库存,并且维系客户关系,部分MCU厂商也只能忍痛牺牲毛利,在价格上作出让步,以换取客户订单。
而在市场需求低迷的环境加持下,价格战必将持续拖累业绩,这样操作最后一定会杀到负毛利,完成洗牌结束。
今年上半年,国内23家上市MCU企业一半以上亏损,MCU越来越不好卖了,也有好几家厂商完成了并购合并。
据统计,今年上半年国内23家MCU上市企业中,仅11家实现营收同比增长,业绩下滑显著,普遍在30%以上,下降最多的芯海科技高达53.28%。营收实现增长的成绩也没有很好看,增幅超过10%的只有一家,其余10家均在10%以下。净利润率,23家中有13家亏损,仅有乐鑫科技的净利润同比为正,但也仅增长了2.05%。
毛利率上,中微半导体从去年46.62%的毛利率直接下降到了20%以下;国芯科技从去年的53.4%下降到了25.55%;国民技术从44.31%下降到了13.04%;芯海科技从43.22%降低到了29.43%等。
显然,各厂商陷入杀价竞争后,整个行业走向了“恶性循环”。本就不强的国产MCU厂商踏进了低价竞争怪圈,内卷让他们没有办法去做更高质量的高端产品和国际巨头竞争,给原本就有生态、成本甚至产能优势的外商可乘之机。
如今市场有回暖迹象,企业要想从竞争中脱颖而出,必然需要在技术、产品上有所升级,在更大的市场中获得认可,才有可能突出重围,避免被淘汰的命运。
*免责声明:本文由道合顺整理自网络。道合顺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。文章、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