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晔近日一波大操作惊呆整个电子圈,大手笔38亿美元拿下富昌电子确实精彩。
相关阅读:重磅!文晔38亿美元收购富昌电子
业内关于文晔收购富昌的解读已经很多了,有说富昌因为90多岁的创始人被老婆发现找未成年少女,被迫出售。有说文晔抱团取暖,借行情低迷大肆扩张。
今天,道哥就和大家看点不一样的,看文晔董事长郑文宗在半导体分销领域,是如何从一间小公寓、两个员工逐步建立顶级半导体分销企业版图的。
公寓创业,员工两人
郑文宗自台湾东海大学工业工程系毕业后,先后在仁宝、英群等厂商担任工程师。但他对工厂端的工作并不感兴趣,进而转到光宝集团旗下的旭宝,负责半导体器件销售。没想到,这个领域,他一做就是一辈子。
1993年创办文晔时,郑文宗仅29岁,创始员工就是他跟妻子,2000年文晔上市时,营收仅五十多亿(新台币,下同)。而今日的文晔,已是横跨多国,亚太第二大,世界第四大(即将第三)的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,营收早已突破5000亿。
郑文宗的圆梦路从零开始。创业那年,他与女友结婚,两人在台北市复兴南路租了间公寓当办公室。租好房子,挥汗打扫完毕,“我们就坐在地板上一起谈未来的希望,”郑文宗说,这一幕他这辈子都不会忘记。
之后,公司在深坑买了第一间百余平的办公室,却发现地点实在太偏远,很难招募员工,很多人一听到地址在「草地尾」就打了退堂鼓。所以,1997年时搬到八德路,公司业务开始蓬勃成长。
2000年上市时,才搬迁到中和工业园区的总公司现址。回忆创业历程,郑文宗凭借一股自信和冲劲。但成功非偶然,主要靠两大因素:一是大环境的推力,二是经营策略。
在上个世纪的70、80年代初期,信息产业并没有像文晔这种中间代理商。因为产业是垂直整合、一条龙的营运模式,从零件到成品,都是厂商自行研发生产,完全自己来。
但1980年代开始个人电脑兴起,全球的生产模式产生破坏式的变革,从垂直整合转变为水平整合、专业分工,创造很多零部件厂创业的机会,更让新从业者,或是资本额不大的小厂商,得到参赛机会。
水平整合代表分工精细,电脑的每一个元件都有诸多竞争厂商,供应大增。而产业的蓬勃发展也让组装厂、品牌厂大增,出现快速成长的庞大买家。
此时,买卖双方数量暴增,不再能直接对应,于是就出现了像文晔这样的中间商:上游的零组件制造商不必忙着一一应付客户,可专注设计与研发;下游的组装厂、品牌厂商,也不需自行搜寻供应链厂商与囤货,也易于取得优惠价格。
文晔就是抓住产业崛起的大环境,应势创业。而信息通讯产业的成长大势,三十年来一直没中断,让文晔水涨船高。
1990年代,中国大陆经济崛起,带动电子科技制造业更兴盛。到了21世纪,互联网跃上舞台,再度带动信息产业的新一波成长高峰;而2007年后,又迎接了智能手机与移动通讯时代登场。
近几年最受瞩目的,是人工智能、5G、电动车、物联网等新一代的科技,更带动半导体需求高速成长,让文晔的营收跟着攀升,从2000年的52亿,到去年的5,700亿,二十三年间成长了100多倍,可说是产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之一。
“当年我跟同事说,我们未来的目标是一个billion(十亿美元,约合新台币280亿),他们都觉得我是神经病,”郑文宗笑着说。他说这句话的时候,公司营收仅有三十亿台币左右,但今日的营收却早已远超过当年目标十倍。
但中介服务商毛利仅3%~5%,依靠的是规模经济,得快速把规模做大。文晔快速成长主要靠三大步骤,首先是上柜上市。
文晔成立刚满六年,2000年就上柜,2002年转上市,上市柜的速度飞快,完全是因为资本不大,生意却扩张很快,最快解决方法就是公开募资。
公司上市的同时,郑文宗启动第二策略:快速跨区域布局。2001年前进中国大陆,2003年,东南亚和韩国的据点也陆续成立。
急着跨区域布局,主要看准两大趋势:一是中国大陆崛起,要及早卡位;二,互联网兴起,经济发展的时程急速缩短,像文晔这种强调规模经济的行业,如果没有迅速做大,容易失去领先地位。
到了2007年,郑文宗进入第三个成长阶段:靠并购来扩大。原因是,有机成长已经不够;有些生意与其自己慢慢培育,不如买进来养大。
在收购富昌电子之前十几年里,文晔总共发起了七宗大小并购案,规模最大的是各以四亿美元并购志远和宣昶。志远是补强触控和网络通讯的不足;宣昶则着眼于扩大营运管理平台的完整性。
经过30年努力,目前文晔的客户超过一万八千家,涵盖诸多世界级大厂如苹果、广达、仁宝、鸿海、小米、华为、联想等,“你说得出来的,我都有卖,”郑文宗自信地说。
除了抓住持续成长的产业与掌握三大快速做大的策略外,郑文宗还有一项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能力:提供客户独特的市场价值。
在旭宝当业务员时,郑文宗就展现了销售天赋,曾经一个人包办了部门七成业绩。后来内部传出旭宝即将出售的消息,当时郑文宗就深信,这个领域很有发展性,何不自己来做?
当时他没有钱,只凭一股傻劲:“创业是一种年轻人的dream(梦想)嘛,我只觉得有信心一定做得起来。”当时旭宝的主管也很鼓励郑文宗创业,不但没有把他当成竞争者,还向他进货,让创业的第一步逐渐走稳。
郑文宗维系客户的方式是提供独特的价值创造模式。“价钱不是唯一的选择,要带给客户价值,生意才会一直在,”郑文宗解释,一般业务员面对客户只会报价,但半导体器件价格经常波动,他会跟客户分析市场资讯、判断行情变化。如果未来货源可能短缺,就建议客户加码买进;若研判价格将会下滑,就劝客户晚一点下手……如此逐渐累积双方的信任。很多文晔的忠实客户,就是靠这种方法,建立长期关系。
文晔的另一项价值,是大批FAE工程师的专业能力。他们协助客户安排进货和库存,同时教客户如何使用产品,让客户产生强力黏着。文晔员工总数约2,300人,FAE工程师就高达五百人,超过总人数四分之一,是顾客服务的核心部队。
文晔成立二十多年来,面临过两次最大挑战,刚好都发生在2019年。分别是德州仪器(TI)收回代理权,以及同行中老大,大联大发动的并购。
2019年10月,德州仪器通知,将于隔年底终止双方代理合作。由于德州仪器的产品占文晔全年营收近二成,消息一出震撼市场,部分媒体甚至以悲歌来形容。
郑文宗找来财务长询问:如果文晔失去了德州仪器,会发生什么事?当时将负责TI的部门裁员,可能是最直接方式,但郑文宗没有这么做。他坚信,只要公司还有获利,就应该将这批人力转移到新生意,这批人都是公司资产。于是他推动组织改造,把原本服务TI的五百人,依据功能及各部门需求,打散到其他产品线。
2020年底文晔与TI分手后,以2021年第一季看来,首季税后净利润15.1亿元(新台币,下同),单季获利创下历史新高,冲击似乎已成过去。
但2019年真是祸不单行的一年。就在TI宣布终止合作的下一个月,又传出大联大的恶意并购案。
大联大是这个产业的龙头,当年在亚太区市占率约为31%,紧追在后的文晔则约占22%;艾睿电子(Arrow Electronics)和安富利(Avnet)则为主要竞争者。
大联大当时宣布收购30%的文晔股权,若是收购完成,将成为文晔最大股东,本来已经是亚太第一的大联大,亚太市占率将超过五成,台湾市场的占有率更将超过七成,霸主地位更形巩固。
当时人在深圳的郑文宗接到消息后,立刻订了隔天最早一班飞机回台湾。心中非常难熬,眼见自己创业一生的心血可能落入他人手中,他与妻子、文晔共同创办人许文红,两人紧张得两、三天睡不着觉,许文红甚至还因此落泪,很难平静,但也必须平静。
回到办公室后,郑文宗亲自写了一份分析报告,让外界了解这个合并,绝对弊大于利,然后平常极少对媒体的他,开始对外沟通与说明。
“合并如果有利大局,我不一定会反对,但这个(并购案)真的是伤害所有人,”郑文宗分析,若大联大成功入股,就变一家独大,不论是客户或供应商都不乐见。为了避免受制于单一分销商,客户一定会转单到其他美系大型分销商,受伤的将是整个产业,也损及两家公司的股东权益,员工甚至会因此失去工作机会。
2020年2月,被称为白衣骑士的祥硕出手,以换股方式取得文晔22.39%的股份,才平息了大联大吃掉文晔的疑虑。祥硕与文晔的换股结盟,创造了双赢综效:祥硕透过文晔扩展大陆巿场,文晔则是负债比大幅降低,财务体质更健全。
从连续两次面对危机的因应,可以看出郑文宗是一个温和但坚决的领导人,这也反映在他的交班规划中。虽然还不到六十岁,但已在思考如何让公司里年轻的一代接班。
“你做太久,后辈就没有机会,就没有学习,这对公司长期是伤害,”郑文宗说,他希望把三、四十岁的青年干部提拔上来,至于现在跟他年纪差不多的管理阶层,则有言在先,“六十几岁就会把他们慢慢请走。”
虽然还没有设定自己几岁要退休,但郑文宗强调,未来内部发展的重点是检讨效率、强化组织跟选拔人才,更要深化他一直强调的诚信正直、个人与团队并重的企业文化,建立永续发展的基础。
*免责声明:本文由道合顺整理自网络。道合顺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。文章、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。